春季开学后25天是员工自杀问题高发敏感期,请各位班主任高度关注12类重点人群特别是多因素叠加者的排查和干预。这12类员工为:1、有自杀未遂史或自杀企图与计划者;2、曾患抑郁症及尚在治疗者;3、曾有妄想或其它精神病症状及尚在治疗者;4、人格偏执者;5、近期失恋者;6、意外怀孕或近期堕胎者;7、情绪长期低落不与人往来者;8、有生理缺陷或长期患病者;9、极端贫困者;10、学习困难及不能毕业者;11、近期丧亲者;12、极度自卑或自感生活能力低下者。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直接管理者,能最直接、最亲密、最广泛地与员工联系,在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同时在老员工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因此,针对班级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收集信息。员工信息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干预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要做到利用所有的机会收集员工的各方面信息,全面了解每一位员工,掌握每位员工的心理特征,及时掌握学校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对员工测评的结果。同时,请各位班主任重视班级的心理健康周报表。
第二,注重班会。班主任应认真设计每一次班会,将老员工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早告知员工,让他们有预备的知识,不至于在发生心理问题时手足无措。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争取让班会课成为老员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个窗口。
第三,常问小事。班主任要时常关心员工的起居生活,情感状态,与周围同学的关系,对学校的意见等,在问小事的过程中让员工体会老师的关爱,并且不忘灌输生命教育,引导员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同时留意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员工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
第四,及时出动。当了解到员工有特殊情况发生时,例如情绪低落、抑郁、不与家人或朋友交往;有自杀意念;存在失恋、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等等,一定要及时来到员工身边,倾听员工,传递关爱,提供帮助,给予支持,必要时要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与沟通。问题较为严重时,要及时引导员工去心理健康中心做心理咨询。
第五,做好个案跟踪调查处理,实行重点人员重点干预。特别是对于出现过各类问题和在心理测评中出现预警的员工要进行重点跟踪,定期沟通了解,确保员工安全稳定;做好个案调查、谈心、处理和员工心路转变历程的记录。
五官医学院
2013年3月14日